《封神演义》主题思想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4:25
《封神演义》一书以周武王伐纣为主线,展开了整个三界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神仙、人、鬼怪在不同层面上的斗争。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为维护旧势力,而为保住殷商的江山而战斗。一派为发展新势力,开创周朝的社稷拼杀。故事情节用神化传说的方式,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在故事的论述和观点上带有作者个人的时代局限性。在暗线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矛盾。周文王和姜尚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代理人,代表着道教思想。通天教主其实是孔子的化身。孔子的祖先就是殷商。在封神演义中,作者片面的大力推行道教“阐教”思想,而主观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别反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当然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象,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在当时是有非常大的成就的。
它通过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描写纣王的残暴不仁,从而揭示了反商斗争的基础。历史上的商、周是两个部族,类似于炎、黄、蚩尤等人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之举,姜子牙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突出了双方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父*子反”、“君*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些描写显然是与封建伦理规定的君臣、父子关系相背离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书中对纣王沉湎酒色久不设朝,以及任意诛杀大臣等描写,与明代后期朝政*的一些事实有相合之处,而它表现出来的那些新观念也显然与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封神演义》的思想题旨是多元的,同时又充满着矛盾。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也就见仁见智。《封神演义》的思想认识意义大体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齐裕焜的观点 ,他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在探索殷亡周兴的历史时表现出进步的历史观。《封神演义》揭露和反抗*,歌颂仁义,赞扬仁君贤臣 ,同情推翻*的正义战争,作者把西岐作为理想和谐的大同世界,体现出作者对开明*的向往,作者把感情倾注在正义一方,认为有道伐无道是应当支持的 ,殷纣王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的民主思想还表现在对哪吒叛逆性格的描写上,哪吒反抗父亲李靖体现了反抗封建愚孝的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