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汕头的人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4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36

2012年末,汕头市总人口532.88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
至2013年12月,全市总人口535.92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5.4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6.83万人,出生率12.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6‰。(注:以上人口数字来自汕头市*官网 ,与汕头统计局数据相同 ;汕头宣传部官网2013年7月29日之文章,数据是“总人口544.81万人” )
在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的主要数据中,汕头人口密度位居广东全省第三,达到每平方公里2611人。全市七个区(县)中,金平区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7457人,最低的是南澳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8人,前者是后者的13倍。“六普”数据如下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汕头人口主要数据表地区人口数量比重(%)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全市 5391028 100 2611 龙湖区 536102 9.94 5176 金平区 810606 15.04 7457 澄海区 7986 14.82 2314 濠江区 267597 4.96 1984 潮阳区 16261 30.17 2437 潮南区 1290922 23.95 21 南澳县 602 1.12 558 注:本表来源《汕头都市报》2011年5月20日报道,参考资料链接 汕头*机构设置一览表机构地址机构地址市发展和改革局海滨路8号*大院6号楼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汕头*平路金涛庄东区47栋市教育局龙湖区丰泽庄教育局大楼市科技局汕头市海滨路12号汕头科技馆市宗教局滨港路31号金源园8栋402市*汕头市黄河路88号市监察局海滨路8号汕头*大楼4层市民政局汕头*平路78号市司法局 华山路16号市财政*平路11街区财政局大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汕头市金新路13号市国土资源局汕头*平路101号市环境保护局龙湖区丰泽庄东区5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汕头市中山东路213号市交通运输局汕头市新兴路5号市水务局广东省汕头市中山路1号市农业局
(农工委、林业局) 汕头市龙湖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口岸局)金涛庄东区47幢外经贸大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版权局) 金涛庄东区46幢d楼市卫生局汕头市大华路9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跃进路28号汕头市*大楼8楼市审计*平路金泰庄翡翠花园3幢市外事侨务局
(市港澳事务局) 长平路11街区财政大楼11楼市统计局跃进路28号汕头市*大楼6-7层市物价*平路中段财政大楼6/7层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滨路13号国信大厦东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外经贸大厦内市旅游局跃进路28号市*大楼4楼市法制局跃进路28号市*大楼12楼市城乡规划局黄山路32号投资大厦四楼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汕头市中山路213号九楼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榕江路4号金华大厦1层注:本表整理自汕头市信息公开平台网,按官方排序录入,括号内为加挂牌或附属单位。 *时期的汕头人多而耕地少,自然科学相对落后,后才得以发展,50年代,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张黑白照片纸(公元实验室)等,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至200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被列入“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区域”,同年取得科技成果45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3项;高新技术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14家。
2012年,汕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2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71项。国家级高新企业128家。专利申请量10388件,下降18%,授权量6583件,增长50.6%。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下降57.1%。民营科技企业77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68家,增长30.1%。 拥有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轻工装备创新平台、玩具工艺技术创新平台、输配电技术创新平台。有科研机构17个:省陶瓷研究所、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市机械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光电研究所、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市果树研究中心、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超声仪器研究所、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潮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澄海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文化方面源远流长,南澳便发掘有距今8000年以上的象山文化遗址。 汕头是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海滨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汕头从建设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打下了扎实基础。
至2012年底,汕头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场所6个,其中剧场6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场次1244场次,观众140.93万人次。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127.9万册,博物馆5座,档案馆10座,开放各类档案36053卷(件),电台4座,电视台4座。全年地方报纸发行量5460万份,邮局杂志发行量(持全国统一刊号)233.32万份。 汕头主要文化设施有:汕头博物馆、汕头图书馆、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市东征军陈列馆;澄海民间艺术陈列馆,龙湖区翰苑展厅,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在南澳、澄海、潮阳建立流动分馆,农家书屋等。 自1860年开埠后,汕头真正开始了西医西药传入的历史,英美日法等国教会都在汕头办有医疗机构、中医则主要为私家分散经营。后接管改造了医疗卫生业务,使该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汕头高度重视卫生医疗工作,基本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医疗卫生防治网络,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
2013年,汕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1260个,其中医院38个,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2个;实有病床位14667张,其中医院12027张,卫生院148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02张。卫生工作人员244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16人,注册*6881人。 汕头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传统体育活动有武术、龙舟、舞狮、英歌、拔河、登高、秋千、象棋等。开埠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项目陆续传入,1922年,汕头体育会成立,并于1924年举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后,经历了扎实发展、破坏恢复、复兴时期,但群众体育一直蓬勃发展。
汕头有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2013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16枚,其中获国际和全国比赛金牌25枚、银牌14枚。当年有等级运动员52人。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了“国际业余拳击邀请赛”、“全国帆板锦标赛”等20多次全国性以上体育大赛。 从1978年至2008年,汕头生产总值增长3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3.6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4.1∶38.0∶37.8调整为2008年的5.4∶54.3∶40.3。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5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725.01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2.2∶42.2调整为5.4∶52.3∶42.3,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略有提高。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03亿元,增长6.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6%,金融业增长8.0%,房地产业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1213.88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31192元,增长8.2%。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16亿元,增长11.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0万人,下降1.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现代产业尚未形成新的增长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还不到位,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还没有根本性改观,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自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粮食生产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4.7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6.5亿元。 2012年,汕头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数据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15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8.7亿元,增长4%;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29.95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46.1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2亿元,下降8.3%。该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8.06亿元,增长12.7%;利润总额148.01亿元,增长55.4%;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163.26亿元,增长7.9%。 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至2008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著名商标188件,在全省地级市均名列第二位;增专利年均增长25%,比广东省年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广东地级市第四位。 2012年,汕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67.84亿元,大概数据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本目录图右。
2013年,汕头实现工业增加值751.93亿元,增长12.6%,占GDP的比重为4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4.17亿元,增长14.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2%。 汕头的金融业起步较早,自开埠后便渐见繁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总体朝着稳健方向发展。
截至2011年三季末,汕头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28.19亿元和709.74亿元,直接融资超过140亿元;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五个开展保监分局试点地级城市之一,截至三季末累计保险业保费收入39.03亿元。汕头已逐步发挥粤东金融“领头羊”角色,在汕头设立的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粤东片区管理机构。
至2013年年末,汕头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530.16亿元,比年初增加244.53亿元,增长10.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761.78亿元,比年初增加166.39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7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9.98亿元,增长19.7%。 汕头一直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2009年以后,汕头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规模逐年增大,2009年、2010年分别为141.1亿元和176.7亿元,2011年达到323亿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12大类72大项,总投资约67亿元。2012年上半年,更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60.33亿元,增长42.1%,增速居广东全省第二位。
2012年,汕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城镇投资519.20亿元、农村投资92.72亿元,分别增长43.4%和21.8%。从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20.39亿元,增长42.6%;民营经济投资455.13亿元,增长4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1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325.71亿元,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额323.16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投资282.00亿元,增长4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3.35亿元,增长13.4%;交通运输业投资额36.14亿元,增长70.2%;现代服务业投资额225.93亿元,增长28.4%。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871个,增长25.5%。商品房销售面积1.94万平方米,增长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9.76万平方米,增长22.3%。 汕头身处核心潮汕地区,是潮汕文化、潮学的核心载体其文化。潮汕文化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宋时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汕头民间习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遗植,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潮剧是中国10大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宋元南戏的一支,形成于明代,后发掘整理的传统剧目1000多个。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古朴典雅的潮州音乐,是中原古乐与潮汕民间曲调长期渗透融合形成的地方音乐体系,演奏形式包括弦诗乐、细乐、庙堂乐、笛套古乐、锣鼓乐等,有潮乐弦诗曲牌千首以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州大锣鼓曾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英歌舞是粤东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是由107位身着传奇色彩服装的男子组成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根”。潮阳是英歌舞最为盛行的区。1996年11月,潮阳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英歌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潮剧《六国封相》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潮剧《东吴郡主》在第九届省艺术节上获6个一等奖。2006年*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汕头市潮汕大锣鼓艺术团的表演,向全国和全世界观众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潮汕民俗众多,如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特色,是“中国潮菜之乡”。 汕头地方方言为潮州话。潮州话通行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可分为韩江小片汕头话和练江小片潮阳话两种口音。韩江小片汕头话是汕头地方方言的代表音,主要流行于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练江小片潮阳话主要流行于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
潮州话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支系,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潮州话亦称潮汕话,又称“潮语”,古朴典雅,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保留较多古语音,古语法和古语汇,潮州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潮州话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汕头教育历史悠久,宋时便有海滨邹鲁之称。在开埠前后,国外教会相继传入并创办了一些学校,晚清各县响应时政,废县学、书院等,转办新学堂、学务公所(后改劝学所);*期间,逐步参照西方学制普遍办起中小学,抗战后有了高等学校。初期至1954年,完成学校公立工作;1956年,制定了十二年(1956-1967)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潮侨发扬育才重教传统,捐资捐学,令汕头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汕头立足教育大市建设,并立法保障,教育拨款逐年增加:2007年为16.6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1%;2008年为20.1亿元,比2007年增长20.7%;2009年为24.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16%;2010年为30.3亿元,比2009年增长23.62%;2011年为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2.4%。
2013年,全市各类中等学校307所,在校学生57.48万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9.77万人;普通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27.7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51人。初中升学率(以升本地高中学位计)86.57%,高中升学率87.57%。*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03万人。全年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0.86万人次,考试科目1.56万科次。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82所。 汕头的标志性建筑,有升腾雕塑、星湖公园、潮汕星河馆、海湾大桥、崛起雕塑(汕头市三身人雕像)、会展中心、大潮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金凤坛、艺术中心、海螺雕塑、汕头跳水馆、海关钟楼等 (注:该参考资料链接是图片,应逐页打开)其中若干景点简介如下: “升腾”雕塑 该建筑物亦称“升”雕塑,位于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广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标志性雕塑。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座北向南。雕塑矗立于八级台阶的黑色花岗岩平台之上,由三根各高度为8米、11米、14米银色方柱,连结三颗星星。主体银柱左右为直径约3米的半圆球硕果状的铜球,构成整体雕塑。雕塑建于1990年12月,由广州美术学院钟宝驹设计。雕塑体分别由石、铜、不锈钢三部分材料组成,设计理念是借助人类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进程,发展至高科技时代,也喻意汕头经济特区事业发展日日上升。1994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首套《中国特区》纪念邮票,将“升”与“开荒牛”、“海珠女”、“白鹭”和“鹿回头”五组雕塑分别为汕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标志印入邮票中。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汕头站)起跑仪式,就在此雕塑群台基上隆重举行。 海关钟楼 海关钟楼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号,1919年开工建设,1921年建成,由英国人兴建,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前一直在此楼办公,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原来的海关钟楼是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556.2平方米,长方体结构,走廊环绕四周,内部装饰考究,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大理石面,黑色罗马数字,海关钟楼也因此而得名。2006年12月,汕头海关遵循“容貌复原”原则,正式启动对钟楼的修复工程并于2008年6月顺利完工,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作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钟楼见证了汕头百年开埠史。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