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易云:君子以恐惧修身,是何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0 09:49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10:06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副* 肖旭

孔子在解读《易经》《震》卦时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孔子认为,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当怀警惧忧患之心反身检省,以去恶从善、远祸避害、趋吉致福,并进一步说,“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君子平时能从小事小问题上得到警示,抱持“震来虩虩”的戒慎惊惧之心,修身立德,严以律己,使言行合乎道德、法规、政令,就能避免进一步的更大的凶险和祸患,抵达“笑言哑哑”的无忧无惧境界。孔子倡导的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有备无患的“恐惧修省”精神,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具有深刻的镜鉴意义。

一、恐惧修省实为安身之道

忧患意识是贯彻《易经》始终的核心思想,强调的是“居安思危”这一做人准则。恐惧作为《易经》《震》卦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忧患意识而生,为“推天道以明人事”而来,揭示的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的处世道理。孔子在《震》卦的彖辞中说:“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精深透辟地推演了这样一种心理行为规律:一个人惊惧于发生于他人、它处的灾患,担忧更大的灾患降临自身,“惊远而惧迩”,防患于未然,“恐惧修省”,“反身修德”,涵养“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的素质,就会因“恐致福”,由惧得亨,避凶趋吉。

正因为“惊远惧迩”的“恐惧修省”是一条异常重要的防患避祸原则和方法,北宋诗人林逋强调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南宋《周易集说》注解“修者,修敕其善而进之也;省者,省察其不善而改之也”。元代《周易本义集成》也有“修其所未为,省其所已为”的诠释。可见,君子惧怕自己的言行违背道德、法规和纪律,因而戒慎警惧地加以修省,以免言行招祸致患,并非胆小怕事的怯懦,也不是缩手缩脚的束缚,而是一种时时体味于心的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戒备警惕心态, 一种“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的清醒自律境界,一种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立德保身大智慧。所以,清代魏裔介在《琼琚佩语》中说:“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前人重视“恐惧修省”,还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孟子认为“人性善”, “皆可为尧舜”, 荀子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告子看到“人性无善无不善”, “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墨子则感叹人性如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每个人既有望向善,也可能为恶,“天性好比种子,既能长成香花,也会长成毒草”,所以应当警惧防范, 去恶从善,“日新其德”。 “德者得也”。 有德者不仅可以得亨、得吉、得福,还可以得道、得民、得天下。我们各级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管理着一定的资源,既可以造福群众、报效国家,也可能毁灭自己、祸害家庭。惟有时时处处保持对人民地位的敬重,对权力风险的戒惧,对自身弱点的警惕,对外界*的害怕,对坐牢杀身的恐惧,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才能防止胡作非为、身败名裂、祸国殃民。从这个意义来讲,用以修省之恐惧是“警示钟”,是“防腐剂”, 是“去污粉”,是“护身符”,藉由恐惧之修省是立德,是从善,是去恶,是免祸。

二、恐惧修省重在心存敬畏

孔子认为,“君子以恐惧修省”,之所以能“致福”“无咎”,原因就在于“畏邻戒也”。唐代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 君子 “见天之怒,畏雷之威,弥自修身省察己过,故曰‘君子以恐惧修省 ’也”, ‘畏邻戒也’者,畏邻之动,惧而自戒,乃得“无咎”。也就是说, “恐惧修省”之“恐惧”,不是一般惶恐害怕的意思,而是以“邻”为鉴, 敬而不忽,忌而不敢,正心守戒,有所不为,亦即敬畏之意。敬畏,意思是既敬重又畏惧,是人们时时处处防范在前的自警、自省、自律、自纠,它不仅是人们修身立德的重要方法,更是伦理道德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朱熹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古往今来,敬畏正是以其作为修身之道、伦理之基和德性底线的极端重要性,被恒久普遍地关注和重视。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向来不乏“敬畏”的传统。儒家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道家敬畏“天道”,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佛家敬畏浩瀚的宇宙、辽阔的虚空和生命自身的神秘,倡导“五戒”“十善”。 在*教里,敬畏不仅是一个崇高的信仰境界,也是一个高尚的道德境界,强调“敬畏是万善之源”, “凡敬畏而且修身者,将来都没有恐惧,也不忧愁”。在西方,*教视“敬畏耶和华为智慧的开端”,认为敬畏上帝是信徒的首要德行。由于敬畏上帝的观念深深融入了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因此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进而就构成了西方人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支撑。哲学家康德认为最值得人类敬畏的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头顶上浩瀚灿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哲学家史怀泽则强调 “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哲学家保罗·里克尔在《恶的象征》中指出:“经由畏惧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可以说,薪火相传的敬畏思想,已经成了无形的、神圣的人类行为“指明灯”、 社会和谐“推进器”、国家稳定“安全阀”。 一个人立身处世,心存敬畏,就会思当所思,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胆大包天、为所欲为,就会越雷池、闯红灯、踩底线,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可能带来可怕恶果。特别是那些掌握一定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更应当有所敬畏。

其实,从政为官者心存“畏”字,由来已久。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嗜好吃鱼,许多人投其所爱争相送鱼,他坚决不受,并且说,我不是不爱吃鱼,是害怕吃了这样的鱼,早晚会被革职查办,那时不会再有人送鱼给我,我也再不会象现在有薪俸买鱼自给了。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帝王,在统治的23年间,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他曾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据《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日早朝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到班候旨的群臣众说纷纭,朱元璋听后均不满意。后来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 “畏法度者最快乐”,让朱元璋龙颜大悦,直夸 “见解甚独”。 透过这些人事我们不难看出,千百年前的先人们尚且能够从爱己爱人爱国和对自己负责、对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敬畏天道法纪,我们今天各级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敬畏百姓、敬畏历史、敬畏法纪、敬畏人生、敬畏自然与社会规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好党员好干部。

三、恐惧修省当有外力驱使

孔子在《震?象》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程颐后来进一步注疏道:“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均说明先有“洊雷威震”之象,后有君子“畏天之威”、“恐惧修省”,也就是说,“恐惧修省”一开始并非君子的自愿行为,而是由“洊雷威震”这一外界压力*迫而为。“洊者,重也,因仍也。雷相因仍,乃为威震”。这一外界压力还不是一般乍来即去、似有还无的压力,而是一波接一波让君子内心深感畏惧的持续威力。准确把握这一要义,对于我们真正做到恐惧修省、心存敬畏、能惧而后能不惧不无启迪意义。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科研人员先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开水锅里,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跳出开水锅得以安然逃生。半小时后,他们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里倒满冷水,然后放入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悄悄在锅底下用火慢慢加热。青蛙不明就里,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着,等到发觉无法忍受水温时,已经欲跳乏力,为时已晚,最终被活活在热水中烫死。青蛙如斯,人亦如此。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或压力往往能使人惊觉防备,潜移默化的腐蚀则常常使人丧失戒备心而付出致命的代价,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危机感与忧患意识。《淮南子·人间训》中说,“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后忧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由此可见,要使人们常存警觉、戒惧、防患之心,修心养德,危言细行,遇事不麻痹,不轻忽,不侥幸,光靠自我观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洊雷威震”来警示驱使人们保持足够的警惕。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要使各级党员干部常存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真正做到清正自守、用权为公、勤政为民,关键是要推行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即从制度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

*同志曾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无独有偶,《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公元前522年,郑国执政大夫郑子产病重,对继承者子大叔游吉说:惟有德行完美的人,才能以宽和之道使人民顺服。除此以外,没有什么比治政制度严厉更重要的了。火势猛烈,人们望见就害怕,因此很少有人引火烧身;水性柔弱,人们轻忽玩弄它,故此就有很多人被淹死,所以执掌政事推行宽和之道很难。子大叔继承子产执掌国政之初,由于不忍心实行严厉政令而实行宽和之道,结果郑国出现很多劫人财物性命的盗贼。孔子后来解读这段史实时,引用《诗经·大雅·民劳》的诗句说,千万不可轻易放纵小恶,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不良之人,让他们敬畏严明之法,而不至于进一步胡作非为。据报道,2009年全国超10万党员干部受到不同程度党纪政纪处分, 2008年全国处分党员干部13万多人,尽管查处人数总量呈下降趋势,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党员干部走向反面,都是党和国家及人民的损失,每一个党员干部*堕落后再予查处,都不如事前帮助监督他们洁身自好。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应把源头监督、事前监督视作珍惜、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第一责任,一方面对倾向性苗头性的小事小节小问题严格警示教育,另一方面从制度上措施上确保违法犯罪行为被查处的不可避免性和得不偿失性,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敬畏法纪,忠于人民、戒惧自律,不敢、不愿也不能闯红线、触底线。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