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及其诗歌创作

2022-11-21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4卷第3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Vo1.24 No.3 2006年5月 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May.2006 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及其诗歌创作 郭 丽 平 (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陆机适应时代重情的风尚在其《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观点,强调诗歌抒写人的情 感,揭示了诗歌本质规律和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陆机诗歌中功业未成的悲哀往往和生命短促易 逝的悲感连在一起,其感慨世事盛衰,吉凶倚伏,世道险峻,人生险恶的叹世之作同样流露出浓重 的生命悲剧感。陆机诗歌中的乡情交织着深刻的功名失落及客游见轻的心理失衡产生的不遇之 感,曲折动人;其有些赠答诗回忆往事,思念友人,情真意切。要之,“诗缘情”的理论主张由陆机 提出,并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较好的实践。 关键词:陆机;《文赋》;诗缘情;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6)03—0132—07 陆机《文赋》是对文学创作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的著作,《文赋》论文体时说:“诗缘情而绮 靡,赋体物而浏亮”。“诗缘情”从理论上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点,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准则。陆 机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文学观,其诗歌抒写人生,抒发感慨,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一、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 陆机《文赋》论文体时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诗缘情”观点的提出,是 对两汉以来传统儒家“诗言志”观的补充和发展,是我国古典诗论的一大贡献。 “诗言志”由《尚书・舜典》滥觞,由《毛诗序》完成,成为代表性的儒家功用诗论。《毛诗 序》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说诗:“发乎情,止乎礼义。”这样,“志”就 为“礼义”所规定了。《毛诗序》认为“诗言志”就是要以诗“风天下而正夫妇”,是“先王以是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用之乡人”,“用之邦国”,它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 功能,由此把诗歌创作和批评引向了写志言理。《毛诗序》讲诗言志的同时,也讲“发乎情 ‘吟 咏性情”,但它在使用“情”这一概念时,始终强调道德的规范性和政治的功效性,要求诗歌按 照儒家诗教思想,达到美教化、厚人伦的目的,《毛诗序》所讲的 隋”主要是一种政治道德生活 的情感,因此,写男女之情的《关雎》在儒家学者眼中成了歌颂“后妃之德”的诗作。 收稿日期:2006--03—03 作者简介:郭丽平(1971一 ).女,漳州龙海人,讲师。 基金项目:泉州师院科研项目(Z2002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郭丽平: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及其诗歌创作 133 陆机 文赋》“诗缘情”的提出则是对“诗言志”的补充发展。所谓“情”《说文解字》释为: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 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 能。”情是人具有的本能,它与“志”的社会规定性不同,它是人的主观情感。当然,人情感的产 生来自于在各种社会生活的体验,是人对各种社会生活的情绪反映,因此,陆机“诗缘情”观认 为诗歌应该表达人的各种来自社会生活的情感,它不仅包括政治道德生活的情感,还包括家 庭、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情感,也包括人对物的审美情感等等。陆机“诗缘情”强调情感的抒写, 把“诗言志”当中对政治道德情感的重视扩大到各类社会生活情感的重视,揭示了诗歌本质规 律和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并影响着诗歌的创作,促进诗歌题材的开拓和内涵的丰富,可谓开 启了一代新诗学。 诗歌缘情的认识是建立在人觉醒的基础上。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和民间乐府诗里 已有要求摆脱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呼声。建安时期,个体性情得到重视,作家在诗歌中自由 地抒发各种情感。“诗人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悲愤忧思,或慷慨激昂,感情真挚而又十 分细腻,体现了人的觉醒之后的个性情感的高涨与张扬。”[】¨( ’可以说,建安诗人在创作中已 向“缘情”发展。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儒家的政教观念并没有完全分离。 建安文人主要用诗写战乱,抒发对战乱的恐惧、厌恶,抒写在战乱中建功立业、平定天下的愿 望,他们的情感主要是政治情感。这是因为建安文人虽然不同程度地冲破了两汉经学章句的 束缚,但对先秦儒家的一些根本思想不但没有抛弃,反而深受影响,特别是先秦儒家的以民为 本、“王道”、“仁政”和“治世”等思想。建安文人是人世的,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忧虑使他 们产生社会政治情感,从而在诗歌中得到表现。但建安文人的创作也关涉到多种题材,如公 宴、赠答、游览、行旅、咏物、写景、情诗等,这些诗歌则主要抒写与政治无关的个人生活方面的 情感。因此,建安时期的诗歌是“言志”与“缘情”的结合。 “诗缘情”作为文学观念在西晋正式提出有它的时代氛围,玄学“圣人有情”的主张促成了 任情、纵欲的社会风气在西晋流行。这种任情纵欲的社会风尚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创 作。《世说新语・文学》载:孙子荆(西晋孙楚)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日:“未知文生于 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当时作诗重情的风尚可见一斑。“情感”遂成了当时 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中,虽然挚虞持的仍是儒家诗观,但他 是从情志角度讨论文学的,诗歌中涉及到了“情志”、“情义”等问题。陆机则进一步提出了“诗 缘情”,反映了时代的风尚。这时期的情与建安时期相比,同是注重抒情,但却有实质的不同。 建安诗歌从总体看其情感更多与儒家之“志”结合,属于一种群体性的情感。而西晋时期诗歌 中的情更多的是纯个人的,它并不为群体的事业而悲喜,并不为不能“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而 悲叹,它真正关注的是个人的命运和价值。正因此,西晋文学被认为缺乏“风骨”。但从一个 侧面说,这是对人作为个体的人而不是群体的人的肯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对文学创作而 言,诗歌题材进一步得到开拓,其内涵也更为丰富。 陆机受时代文学风尚的影响,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观点,其文学创作实践,特别 是诗歌创作,反映了陆机重情、言情的文学观念。 二、陆机述志诗与叹世题材的缘情特征 陆机有许多表现自己功名之念的述志诗和许多感慨世事的叹世之作,这些作品共同的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4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年5月 点是——对人生做了貌似冷静的哲理的思考,抒写了浓厚的生命悲剧感受。 陆机的述志诗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功名”或与此相关的字眼:“但恨功名薄”(《长歌行》) “日归功未建”(《猛虎行》)“身殁之后无遗名”(《日重光行》)“功名不昂之”“古人扬声,敷闻九 服,身名流何穆。”(《月重轮行》)“生亦何惜,功名所叹”(《秋胡行》)“岂日无才,世鲜兴贤”(《陇 西行》)……。陆机的功名之叹在西晋诗人中可以说是最多的。儒学的影响再加上父祖的赫 赫功勋,造就了陆机强烈的功名之想。陆机人洛求仕却仕途坎坷险峻,其诗作中的功名之叹 真挚而沉痛。在陆机的诗中,功业未成的悲哀往往和生命短促易逝的悲感连在一起,多重的 悲情增加了诗歌情感的厚度。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远期鲜克 及.盈数固希全。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俯仰逝将过,倏忽几何 间。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迨及岁末暮.长歌承我闲。 ——《长歌行》 诗歌抒写人生短促而功业未成,用了大量的笔墨铺写自然之物及人生命的转瞬即逝。诗 从飞逝的天日,滔滔不绝的川流写起,描绘自然物运动变化的图景;“寸阴”两句从反面进一步 写万物的消逝。诗歌接着由物及人,写百年之寿难求;“容华”两句以具体的容颜凋零、身体 衰老描绘生命的流逝。“兹物”四句是对前面的总结,写人和物一样,在“俯仰”中,在“倏忽”间 逝去。对于生命易逝,诗人一方面感到焦虑不安,另一方面也觉得恐惧和无奈,“逝矣”、“悲 哉”的慨叹和“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的描写充满了生命转瞬即逝的忧惧,令人惊心动魄! 诗人最后把它归结为“天道”。诗中所谓“天道良自然”对生命做出庄子式的哲学思考。显然, 诗人希望在天道中寻求安慰,但诗人最终仍无法摆脱生命易逝造成的悲剧感受,诗人“慷慨良 欲诉”,内心难以平静。在这基础之上,写功业未成的恨憾,使诗歌情感达到高潮。 在其他述志诗中,如《日重光行》、《月重轮行》,诗人抒写四时相摧,而功名未立,志士惆 怅。功业未建的悲哀融入到对生命的悲叹之中,更为广阔和深沉。在诗歌中抒写人生短促自 古已有。先秦《诗经・唐风・蟋蟀》云:“蟋蟀在堂,日月其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唐风・ 山有枢》云:“宛其死矣,他人人室。”都流露出抓紧生命及时行乐的想法;《古诗》有些篇章充满 了生命短促的悲哀和无奈,终为宴饮游乐和获取荣名势位所化解;而建安诗歌生命短促的感 喟更多的在建功立业的群体事业中得到宽慰。可以说它们都是诗人情感不经意的流露。有 意识地并大量表现生命易逝是陆诗的一个特色,他以大量的笔墨极力突出生命的短暂脆弱, 并且上升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在思考中又透露着浓重的生命悲剧感。 陆机感慨世事盛衰,吉凶倚伏,世道险峻,人生险恶的叹世之作,同样流露出浓重的生命 悲剧感。“盛门无再人,衰房莫若开”(《折杨柳》);“人道蝓而难”,“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 端”(《君子行》);“世道多故万端,忧虑纷错交颜”(《董桃行》);“人鲜知命,命未易观”(《秋湖 行》)。《百年歌》十首从十岁少年写到百岁老人,经历了行走如飞的少年时期,力可扛鼎的壮 年时期,迎来了耳目失聪、骨消肉尽的暮年时期。少年高谈雅步的自信,中年“荷旄仗节镇邦 家”的辉煌随着年岁的逝去变得毫无意义:“乐事告终忧事始”,等待他的是生命的终结。诗歌 对世俗所谓的理想人生作了详尽的描述,通过人事的急剧变化讲述了生命短暂、脆弱而渺小 的道理,在貌似冷静的描述中充满了悲凉之意。《挽歌》三首设想死后的情景,极力铺写生者 对死者的悲哭哀悼和死者对生的留恋。诗歌在人类对生命永恒追求与宇宙规律冷漠变易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郭丽平: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及其诗歌创作 135 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悲剧感。 总之,陆机述志诗与叹世之作在探求人生哲理之中融人了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受。西晋时 期,玄学的盛行促使个体的人生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对生命的普通关注是西晋人的共同特点。 但西晋时人往往在洞悉生命之后转而追求纵欲享乐,极度放荡。他们的诗文中往往以宴饮游 乐来冲淡和忘却对生命的焦虑。陆机与他们不同,他极力在诗文中表达对生命的强烈感受。 陆机无意也无法摆脱生命的焦虑,这是因为他有着异于常人的人生际遇。吴亡后,陆机由世 勋苗胄而为孙吴遗民。入洛求仕,仕途并不顺利,他时时感到“人道峻且难”,“戚戚如履冰”, 饱尝求仕途中的风霜。再加上羁旅为宦,远离故土,且亲人亡逝,目睹生命的脆弱,经历着人 生的艰辛,陆机对人生、生命的感受比一般西晋人要深刻得多,因此他的生命悲剧感比一般西 晋文人来得浓重。这种生命悲剧感化成陆机诗歌中的生命之叹和人生之叹。 三、陆机乡情题材的缘情特征 陆机在孙吴灭亡后十年入洛求仕,在他的诗歌中,乡情是又一种重要的主题,它表达了对 吴地、对祖先的赞颂,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在歌颂吴地的诗歌中,《吴趋行》最为突出,诗以 夸唱的语气描写宫殿的巍峨雄伟,物产的丰富,人才的鼎盛,帝业的兴旺,大家的英豪,文教武 功的齐全,充满了自豪感。对于祖辈的赫赫功勋,陆机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赠弟士龙十 首》的开头写道:“于穆予宗,禀精东狱。诞育祖考,造我南国。南国克靖,实繇洪绩。惟帝念 功,载繁其锡。其锡惟何,玄冕衮衣。金石假乐,旄钺授威。匪威是信,称平远德。奕世台衡, 扶帝紫极。”除了诗歌之外,陆机还有《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吴大司马陆公诔》,又有专门歌咏 先人的赋颂《祖德颂》、《述先赋》。 对故土的赞美,对祖先如此追恩和推崇在魏晋文士中是少见的,加上孙吴遗臣的身份,人 们往往认为陆机具有强烈的亡国意识,其实,其诗歌中的乡情并不存在亡国之痛。在陆机的 诗歌中,歌颂晋国功业的文字很多,《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写道:“时文惟晋,世篇其 圣。钦翼吴天,对扬成命。九区克成,讴歌以咏。”《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写道:“于皇圣世, 时文惟晋。受命自天,奄有黎献。阊阖既辟,承华再建。”虽然一定程度上,这些文字带有某种 政治企图,但也说明陆机对晋国统一的基本认同。因此陆机在《答贾长渊》中追溯一百年前的 历史:“在汉之季,皇纲幅裂。”“王室之乱,靡邦不泯。如彼坠景,曾不可振。乃眷三哲,俾 斯民。启土虽难,改物承天。”“爰兹有魏,即宫天邑。吴实龙飞,刘亦岳立。”然而,三国之间 征战不已,“干戈载扬,俎豆载戢。民劳师兴,国玩凯入。”在这种局面下,“天厌霸德,皇祚 告衅。狱讼违魏,呕歌适晋”。陆机认为西晋结束了分裂,统一了全国,是值得颂扬之事,其 诗歌对西晋王朝的歌颂并不虚伪,其诗歌中的乡情也就不存在亡国之痛。 在歌颂吴地、祖先的诗作中,陆机除了表达敬仰和自豪的情感外,还包含着强烈的功名之 想。陆机一生深受父祖辈的影响,祖父陆逊,是东吴的丞相;父亲陆凯,是东吴的大司马;从父 陆凯为左丞相;从父陆喜,累迁吏部尚书。他们皆系重臣名将。陆机的愿望就是要像父祖辈 那样建立“盖世之业”。因此,在父亲去世时,十九岁的陆机即与诸兄弟“分领抗兵”(《吴志・ 陆逊传》),为牙门将,俨然有父祖遗风。吴灭亡后,陆机写《辨亡论》,探讨兴亡,总结历史经 验,将主要原因归结到主政者能否励精图治,以及所实行用人政策及自身行为表率方面。人 洛以后又写《五等论》,讨论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利弊。这些都是关涉国家政治的根本问题。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6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年5月 代研究者王毅指出:“陆机在自己一生中都苦苦地思索着历代统治者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和封建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并试图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他这 种对本阶级长远利益的责任感和思辩精神是当时那些流连光景的文人们根本无法企及 的。”L3J c眦 陆机之所以高出一般文人就因为他怀着治国安邦的宏伟理想,希望像父祖辈那样 “出入承明拥大挡”、“荷旄仗节镇邦家”。(《百年歌》)陆机诗歌中对吴地祖先的热情歌颂,其 用意就是激励自己的政治进取心。特别是在入洛以后,陆机时有“羁旅入宦”见轻中原的悲 哀,父祖的辉煌业绩更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鼓励他在仕途中顽强进取。《吴趋行》就是“初入洛 时见轻中原,乃为此以自况也。9914](P97) 在以乡情为题材的诗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思亲怀土之作,它们并不只是抒写一般的羁旅愁 情,而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陆机二十九岁应诏赴洛途中作了《赴洛道中作》二首。这时东吴 灭亡,他“会逼王命”与弟陆云一起去西晋京都洛阳。这一去前途如何,尚不得知,他心中既有 去井离乡的孤独感,又有着前途未卜的疑惧。诗歌中大量景物描写既是所见又是所感,处处 悲景,处处离情。诗人情为物感,“沉思郁缠绵”而“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抚枕”、“振 衣”、“长想”几个连续动词则写出了诗人在途中忧心如焚,难以成眠的情景。 入洛以后,陆机的离情并没有因时间和竞进而减弱,反而更加浓厚而变为凄厉。在与从 兄的赠别诗中写道: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翩翩游官子,辛苦谁为心。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营魄怀兹 土,精爽若飞沉。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途艰,使我怨慕深。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 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赠从兄车骑》 在《赴洛道中作》中,陆机只借所见“孤兽”,表达离别途中的孤独,在这里一变而自喻为 “孤兽”、“离鸟”。孤兽怒吼,离鸟悲啼,人如二者可见其凄楚悲痛之深。陆机这种沉重的乡情 首先缘于仕途失意,客游他乡。陆机入洛后虽然境遇总的来说比较顺利,他始任太子洗马,旋 为太傅杨骏辟为祭洒,未久杨骏被贾后所杀,陆机又任太子洗马。此类官职虽然颇受荣宠,但 多为属吏,品秩不高,与陆机的功名期望相差甚远。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所赞颂的都是 功高业伟者,包括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而他自己也自拟管仲、乐毅,可见他希望的是能像 这些人一样“与定灭、安社稷”。因此处于政治旋涡中的陆机并没有像张华等文人那样早退而 避乱自保,反而希望借着讨伐长沙王 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陆机诗歌常常有功名 未立的感慨。功名不立而客居他乡也是士人常有之事,但陆机的处境又与他人不同,陆机兄 弟入洛受到轻视。当时中原人士以征服者自居、轻视南方人。 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洒,礼毕,初无他 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壹卢,卿得种来不?”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世说新语・简傲》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日:“如卿于卢毓、卢。”士龙失色,既出卢,谓 兄日:“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日;“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 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世说新语・方正》 这两则故事很能说明陆机在中原受到的冷遇。这种冷遇是长期存在的,陆机后期太安二 年八月,成都王颖授予陆机假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时,同乡孙惠劝他让位予王粹,理由之一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郭丽平: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观及其诗歌创作 137 “羁旅入宦”,容易遭妒。后来连地位卑下的孟超也骂陆机为“貉奴”。因此在陆机心里始终有 “见轻中原”之感,何焯《义门读书记》认为《吴趋行》、《悲哉行》即是有感受于此而作。羁留异 乡而功名不立又见轻中原,种种不幸使陆机怀乡思情不断:“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思乐 乐难诱,回归归未克”;“仰瞻陵霄鸟,羡尔归飞冀”。处于这种困境,故土亲人成了游子心灵的 依靠,诗人在思念中找到了一些慰藉。 四、陆机赠答诗的缘情分析 陆机大部分赠答诗是以颂美为主,与西晋大量赠答诗一样是时代颂美赠答风尚的产物。 据统计,魏晋有大量赠言诗,魏时以抒情赠答为主,到了晋代,则以颂美为主,颂美赠答诗的数 量超过抒情赠答诗。西晋颂美赠答诗的流行曲折地反映了西晋士子“求全”、“慎终”的微妙心 理。西晋时期君臣无道,社会际伦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晋书・孝愍帝纪论》引 干宝日:“加以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二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 谈者以虚荡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 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格。……。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途。选者为人择官, 官者为身择利,……。悠悠风尘,皆奔竟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E4] 社会风俗如此败 坏,西晋士子稍有不慎就会遭来杀身之祸,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和信赖,在怀疑与猜忌中相互 遘怨。赠答诗中对对方的极力颂美显示了谦和有礼,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与西晋社会道德 严重败坏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其实正反映士子们对正常际伦关系的渴求,他们希望通过友好 的赠答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信赖,减少猜忌和怀疑,最终目的是要避祸。受风尚影响,陆机赠 答诗中也充满了赞誉之词。在《答贾谧诗》中颇有颂扬贾充、贾谧之语,如“唯公太宰,光翼二 祖。诞育洪胄,纂戎于鲁。”;“鲁公戾止,衮服委蛇。思媚皇储,高步承华。”陆机依附贾谧,名 列“二十四友”是不争的事实,许多跟陆机一样颇有文才的人象刘琨、刘舆、挚虞、潘岳、左思等 都谄事贾谧,这种现象是当时的政治现实所致。《通典・选举二》说:“晋依魏九品之制”选拔 官吏,士族文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靠祖上荫福,享高官厚禄,而其他人想要踏入仕途,不得不 攀附掌握权柄之人,致使浮华崇利,奉迎权势之风盛行。陆机心念功名又境遇尴尬,而当时贾 谧权柄过人,依附他自然就找到了进入仕途的捷径。赠答诗中对贾充贾谧的称颂自然带着功 利目的,有不少过溢之词。 陆机与一部分士人的赠答诗也往往流于形式,更多的是颂美之词,如与潘尼的赠答诗《答 潘尼》和《赠潘尼》。前者谢其赠答,后者赞其耿介,虽属真诚赞美,却缺乏个性。 陆机诗中有不少与南方士人的赠答作品,其中有一些与《答赠潘尼》一样,盛赞德行,但也 有一些回忆往事,思念友人,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主要有《赠冯文罴》和《赠尚书郎顾彦先二 首》。《赠冯文罴》中,陆机回忆两人同在太子宫中快乐的时光:“昔与二三子,游息承华南。”诗 歌后半部分虽仍以颂美为主,仍可见作者的真情。《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写道: 大火贞朱光,积阳熙自南。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朝游忘轻 羽,夕息忆重衾。感物百忧生,缠绵自相寻。与子隔萧墙,萧墙隔且深。形影旷不接.所托声与音。 音声日夜阔,何用慰吾心。 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绮疏。丰注溢修 溜,黄潦浸阶除。停阴结不解,通衢化为渠。沉稼湮梁颖,流民诉荆徐。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8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会科学) 2006年5月 顾彦先即顾荣,与陆机同为吴国人。在晋武帝太康十年(289)与陆机陆云兄弟同到洛阳, 时称“三俊”。顾陆两家是世交,顾荣与陆机又同在王宫做官,在尚书省任职,长期相处,友情 日密。诗歌写于元康八年(290)九月,当时,荆、豫、徐、扬、冀五州洪水泛滥,京洛一带苦雨连 绵。陆机与顾荣虽同在京城却分侍两宫,萧墙阻隔,不通音讯,于是有此赠诗。第一首写由于 凄风苦雨难以相见,对友人思念日深。诗后半部用顶针联绵的句式表达难以排遣的思念之 情:一墙之隔,睹形影而唯闻其声,如今音声又为连日雨声湮没,用什么来慰藉呢?真挚友情 跃然纸上。第二首从对友人的思念想到他们的故乡,表达对灾区流民和家乡百姓苦难的同 情,情真意切。 综上所述,陆机适应时代重情的风尚提出“诗缘情”,强调诗歌抒写人的情感。陆机诗歌 或在人生的探究中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或抒发乡情,抒写友情。陆机诗歌中功业未成 的悲哀往往和生命短促易逝的悲感连在一起,多重的悲情增加了诗歌情感的厚度。陆机感慨 世事盛衰,吉凶倚伏,世道险峻,人生险恶的叹世之作同样流露出浓重的生命悲剧感。其诗歌 中流露的乡情交织着深刻的功名失落及客游见轻的心理失衡产生的不遇 感,曲折动人;其 赠答诗回忆往事,思念友人,情真意切。要之,“诗缘情”的理论主张由陆机提出,并在其诗歌 中得到较好的实践。虽然其情感更多的属于个人而少关涉社会,但符合诗歌艺术本质规律, 其成就是不容否定的。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学通论[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王毅.陆机简论[A].中国甫典文学论丛(第二辑)[C].jE京:人民文学}H版社.1985 [3]姜亮夫.陆平原年谱[z].上海 古典文学m版社,1957. [4]房乔.晋书[z].延吉:延边人民}}j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生) The View of Poetry 0rigins in Emotion 0f W F by Lu Ji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GUO Li—ping Abstract:Lu ji put forward the view of poetry origins in emotion in Wen Fu,and emphasized the lyric characteristic of poetry.Luji’S poetries are emotional,he usually described scenery and objects to voice his feelings about position,wealth,life,friendship and homesickness. It proves his practice is identical to his theory. Key words:Luji;WenFu;poetry“Yuan Qing”;poetry cre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