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设背景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 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 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 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 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二、 项目选址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 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 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 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
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3 C 以上,决对低温-3 C以上,绝对高温40 C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 —6000C,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础上,海拔在1900m 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 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 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 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 PH值在4.5 —
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 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 强,相对规模连片在 500
亩以上。
本项目选择在固始县南部山区的武庙集镇黄土岭村,生态茶 园建设面积500亩,其中新开茶梯120亩
三、茶园规划
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 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 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 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 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 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 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 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 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 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 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应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 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 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干道为整个 茶园的交通要道,对内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 对外与公路相衔接;
小面积1000亩以下茶园和公路贯穿,茶园内不设主干道。干道设 置路宽4-6m纵度小于6度,两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支道 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是园内运输的主要道路,同时也可以 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
宽 3-5m纵度小于8度,视山 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步道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 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
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作业,以
1.5m,
40- 60m之间为宜;横步
道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 为茶 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2、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 时水利系统设置,应以适宜水利化,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 种水利设施配套成龙,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 遇旱能灌,“蓄雨季之余,补旱季之不足”,“调河溪之水,为 茶园之所用”,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系, 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墙,保持水土,排除渍水,旱 季引水入园,不妨碍机械作业;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 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水沟系统一 般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 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方的洪水、杂草、泥石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 一般设置在环园路内侧,深 50— 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 件而定。横水沟主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 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内侧。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 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 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方要设置消力池。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 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
以每亩20株左
右为宜,沟旁以1.5 — 2m植一株为宜。在有害性干寒风袭的地方 进行营造防护林带,要达到防御灾害,绿化环境,又不妨碍交通; 以几层林木(乔木、灌木)组成,且结构疏松为宜,一般要求种 植乔木型树种4—6行,行距2— 3m种植灌木型树种 2—4行, 行距2m树种选择要求生长快,抗风力强,适宜当地气候、土壤 条件要求,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覆荫树种 植要求以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为原则,建于温凉地带且雾多的 茶园,覆荫树不宜种植过多,以每亩
5株左右为宜,如果土壤干
燥、湿度低的地方,视其情况适当增多。
四、茶园开垦
茶园地块选择和规划就绪,即可进行园地开垦;由于园地开 垦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垦时, 要按照茶园的设计总体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坡 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土地;在清理地面障碍物时, 应根据障碍的情况和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如地面原 生杂草不多,可不必砍除,在开垦时埋入种植沟内,以腐化后提 高土壤肥力;若杂草繁茂高大,则应砍除,用以制造堆肥或烧焦 成泥灰充作茶园肥料。在清理地时,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 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应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木以及茶 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
在茶园地块开垦时,由自下而上的施工,又从上而下地 整理;一般
要求梯面宽1.7 — 2m之间,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 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迎,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外坝内沟, 梯梯接路,沟沟相通。首先挖出最底的第一梯梯面, 再挖种植沟, 挖种植沟要求深宽 60冷0cm, 土层板结地带应酌情加深,种植沟 上沟边离上梯迎脚为梯面总宽的 1/3处进行开挖;第一梯种植沟
开好后再开第二梯,首先把第二梯应占面积上的杂草、草皮削下 放入第一梯种植沟沟底,接着把土壤熟化层铲下放入第一梯种植 沟内,把杂草、草皮盖严,再把第二梯梯面整平,方法如第一梯 开挖种植沟,以此类推地逐一往上开挖。整片茶园开挖完成后, 使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堡后,再进行整理。
五、园地整理
1、茶梯整理
茶园开垦结束,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堡,种植沟内土
壤也得到沉降,恢复土壤毛细活动后,至茶苗定植前10天左右开 始整理平梯;首先每亩施入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 害茶园要求的复合肥 40Kg,磷钾肥40Kg以及1500— 2000Kg有机 肥;各种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内的腐熟土壤搅拌混合均匀, 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平,梯面外高内低,一般斜角在 5度左右为宜。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茶 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
60cm,园面呈外高内低,内
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 蓄水沟相连
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 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 米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 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还需采 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 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 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 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 2-3行灌木。在园内
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 6-8 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台欢)或落叶果树(如 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 主的树种。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 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
(如花生、大豆、
紫花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豆工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 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 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 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 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 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六、建设内容及工程投资
通过项目实施新开茶梯120亩,人工砍伐树木403棵,如果 挖树根410棵,砍伐灌木林40850平方米,平整土地 80000平方 米,土地翻耕8公顷。工程总投资270000元
附件:工程预算表
工程量预算表
项目名称:固始县武庙集镇黄岭茶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单项名称 厅\"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元) 合计(元) 备注 (1) (2) (3) (4) (5) (6) 总计 270000 1 2 3 5 6 人工伐树 人工挖树根 砍伐濯木林 削放坡及找平 土地翻耕 100棵 100棵 1000 m2 100 m2 h m2 4.03 4.10 40.85 800.00 8.00 395.36 1994.07 542.53 285.98 1160.66 1593.30 8175.69 22162.35 228784.00 9285.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