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电集电线路施工工艺手册

2022-08-27 来源:年旅网
.

施工工艺手册

风电工程线路篇

风电事业部

.

目 录

第一章 架空线路工程 .......................................... 3 第一节 铁塔组立 ........................................... 3 第二节 架线工程 ............................................ 8 第三节 接地工程 ............................................. 17 第二章 高压电缆工程 ......................................... 22 第一节 直埋敷设 .......................................... 22

.

第一章 架空线路工程 第一节 铁塔组立

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 1.1 地面组装质量要求 1.1.1

杆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牢固,交叉处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装设的垫板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装设的垫圈,应采用标准垫圈并经热镀锌。 1.1.2

1.1.2.1 螺杆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的接触处不应有空隙(产

生空隙的原因可能有:螺栓头加工不规则、残留锌渣、构件平面不平整、对孔不准及螺栓未拧紧等,应查明原因)。

1.1.2.2 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

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螺母与螺杆配合应紧密,但不应卡阻。 1.1.2.3 螺杆必须加垫着,每端不宜超过2个垫圈(螺杆加垫的条件是:螺母在螺杆上拧完丝扣后,螺杆与构件仍然松动;由于螺栓位置限制,螺栓无法拧紧时。但应注意:加垫圈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应符合上面要求) 1.1.2.4 螺栓的防卸、防松应符合设计要求。

1.1.2.5 螺栓的级别应在螺栓头上明确标识,使用时,其级别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严禁不同级别螺栓混用。

1.1.2.6 同直径不同长度螺杆的螺栓不得混用。 1.1.3、螺旋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b) 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由小号向大号;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 ,中间由左向右;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c) 个别螺栓若无法安装时,可更改穿插向。

当采用螺栓连接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箭头表示螺栓穿向

1.1.4、 螺栓紧固要求如下:

螺 栓 规 M12 M16 M20 M24 标准扭矩值(N.cm) 4000 8000 10000 25000 1.1.5 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有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以致扳手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

1.1.6 螺栓紧固的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1.6.1 杆塔组立结束时必须全部紧固一次,检查扭矩合格后方可进行架线。

1.1.6.2 架线后,螺栓应复紧一遍。复紧后的螺栓应在下列范围内的全部单螺母螺栓的外露螺纹上涂以灰漆,以防螺母松动:塔顶部至下横担以下2米之间,基础混凝土顶面以上3米范围内。使用防卸、防松螺栓时不再涂漆。

1.1.7 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栓需扩

.

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进行防腐处理。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1.1.8 角钢铁塔塔材的弯曲度应按GB2694标准验收。对运至桩位的个别角钢,当弯曲度超过2‰,可采用冷矫正法进行矫正,但矫正的角钢不得出现裂纹和锌层剥落。

1.1.9 组装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准确的将杆塔组装情况填写施工记录并办理工序移交。 1.2杆塔组立质量要求

1.2.1杆塔组立及架线后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差项 目 偏电杆结构根开 电杆结构与横线路方向扭转(即迈步) 双立柱杆塔横担在主柱连接处的高差 直线杆塔结构倾斜 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间横线路方向位移(mm) 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间横、顺线路方向位移(mm) 等截面拉线塔立柱弯曲 电 压 等 级 110KV ±30mm 30mm 5‰ 3‰ 50 50 2‰ 220-330KV 高塔 ±5‰ 1‰ 3.5‰ 3‰ 50 50 1.5‰ 1.5‰ 1.2.2 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1/750. 1.2.3 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应垫铁片,并应浇筑水泥砂浆。铁塔经检查合格后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1.2.4 组立铁塔必须具备的铁塔基础条件: 1)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2)采用分解组立工艺时,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0%。整体立塔时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1.2.5 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立塔后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架线后,铁塔的扰曲度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

2、主要技术及管理措施

2.1 对进入现场的塔材应进行清点和检验,保证进场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要

求。

2.2 铁塔基础必须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允许低

于设计强度的70%;

2.3 铁塔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具备与铁塔塔腿可靠连接的条件; 2.4 熟悉设计文件和塔图,并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2.5 组立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拉线布置方式,避让

障碍物,不能避开的障碍物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6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工器具进行清点、检验或现场试验,确保施

工工器具完好并符合相关要求;

2.7 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和铁塔结构,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3、成品图示 .

图1.1.1 杆塔成品示例

.

图1.1.2 杆塔成品示例

.

第二节 架线工程

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 1.1 牵引绳及导地线展放

1.1.1 导地线采用低张力放线,手扶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展放。 图1.1-1 1-小牵引机;2—导引绳;3—架线滑车;1—旋转连接器5—牵引绳;6—抗弯连接器;7—小张力机;8—牵引绳盘架;9—接地滑车 1.1.2 导线与牵引绳的连接

1.1.2.1 导线头+网套连接器+3t旋转连接器+一牵二牵引板(带平衡锤)+5t旋转连接器+φ13防扭导引绳。

1.1.2.2蛇皮套的长度、绑扎要求自蛇皮套末端2cm处开始绑扎,共绑扎两小段,每小段绑扎不少于10匝,两绑扎段间距为5cm。

1.1.3 展放牵引绳,开始时应慢速牵引。待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全速牵引,其速度应控制在10~70m/min。

1.1.4 当放线段内的地线或牵引绳展放到位后停止牵引,用卡线器将地线或牵引绳的前后端锚固在地锚上。

1.1.5 导线放线准备妥当且牵放系统连接好后,拆除牵引绳上的卡线器,并在牵引机前的牵引绳上安装钢质接地滑车,进行导线展放工作。 1.1.6 当导线盘上的导线剩下最后一层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当盘上导线

牵引方3

1 2 5 6 5 9 7 8 9 2 .

剩下3~5 圈时,应停止牵引,倒出盘上余线,卸下空盘,装上新盘导线,两端头做临时连接后将余线盘入线盘,继续牵引展放导线,接口出张力机后临锚进行压接连接。

1.1.7导线展放到位后,放线段的两端导线临时收紧连接于地锚上,以保持导线对地面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分裂导线临锚时各子导线间应相互错开位置以防导线之间发生鞭击受损。 1.2 导地线连接

1.2.1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穿管及液压

铝线 A 1 3 2 1 O P N 铝线 钢芯 O 1 2 3 10 1 钢管 铝管 铝线 P N 5 6 A 钢管 铝管 ①剥铝股:见上图,自钢芯铝绞线端头O点向内量L1+20mm处P点以细铁丝扎牢一道(L1为钢管的实长,以压接前实测为准);自O点向内量ON=L1+10mm 处画一个割线印记N,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然后用钢锯在印记N处锯割外层及中层铝股,在锯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1处,然后将铝股掰断(但剥铝股时,钢芯端头不用扎牢)。

②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

③穿钢管:使钢芯呈散股扁圆形,一端先穿入钢管,置于钢管内的一侧;另一端钢芯也呈散股扁圆形,自钢管另一端与已穿入的钢芯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

④压钢管: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上图。对清除钢芯上防腐剂的钢管,压后应将管口及裸露与铝线外的钢芯上都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⑤穿铝管:当钢管压好后,找出钢管压后的中点O,自O向两端铝线上各量铝管全长的一半0.5L(L为铝管实际长度),在该处画印记A。在铝线上量尺画印工序,必须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后进行。在两端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绞线绞制方向,向另一端旋转推入,直至两端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记A重合为止。

⑥压铝管: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上图。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压模中心应与铝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别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1.2.2 钢芯铝绞线与相应的耐张线夹的穿管及液压操作:

①剥铝股:见下图,自钢芯铝绞线端头O点向内量L2+35mm处P点以细铁丝扎牢一道(L2为钢锚凹槽前侧至钢锚管口距离,以压接前实测为准);自O点向内量ON=L2+15mm 处画一个割线印记N,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然后用钢锯在印记N处锯割外层及中层铝股,在锯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1处,然后将铝股掰断。

②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③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入时顺钢芯的绞制方向旋转推入,保护原节距,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

④压钢锚:钢锚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连续施压,凹凸部分不压。

铝线 P N 钢芯 O 2 15mm 1 2 3 . 铝管 钢锚

⑤穿铝管:当钢锚压好后,自钢锚最后凹槽边向钢锚U型环端量60mm画定位印记A;自该点向铝线侧量铝管全长画另一定位印记C;然后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露出定位印记C为止;

⑥压铝管: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自铝线端头处向管口施压,然后再返回钢锚凹槽处施压;如铝管上没有起压印记时,则当钢锚压完后应用尺量好各部尺寸,在铝管上画好起压印记(注意引流板的朝

不压区 不压区 C A 钢锚 向)。

1.2.3 压后检查及质量要求:

①各种压接管施压后,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并应认真检查压后尺寸并填写记录,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压接管指定部位打上自己的钢印。

②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③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导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④各种液压管压后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最大允许值可根据下式计算:S=0.866D+0.2(mm)(其中D为管外径),但三个对边距中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割断重接。

1.2.4 压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

铝管 .

① 严禁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避雷线地同一耐张段内连接、爆炸压接应使用适合爆压的连接管。

② 导线或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扭绞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导、地线的连接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③ 连接前必须将导、地线连接部位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管时连接管可能接触到的导、地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操作完成后应自检,并在连接管上打上操作人员的钢印。

④ 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制作试件试验。试件不得少于3 组,其试验握着强度都不得小于导线或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1.3 导地线紧线

1.3.1紧线顺序:先紧地线,后紧导线。对单回路线路导线,先紧中相线,后紧边相线;

1.3.2紧线系统布置如下示意图:

紧线系统示意图

1.4 附件安装 1.4.1 跳线安装

1.4.1.1 跳线应使用未经牵引过的原状导线制作。 1.4.1.2 跳线应在耐张串防晕金具安装完毕后进行安装。 1.4.1.3 跳线长度宜采用现场放样确定。

.

1.4.1.4 单导线跳线吊装,在跳线两端绑扎绳索,用人力吊至绝缘子串

端部与其连接,装好跳线一端,再装另一端。

1.4.1.5 跳线安装后,应进行整形,测量跳线弧垂及与杆塔各构件间最

小距离并做好记录。

1.4.1.6 跳线引流板面应平整光洁,用汽油洗净后涂上电力复合脂,用

细钢刷清除表面氧化膜,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连接,逐个拧紧连接螺栓。

1.4.1.7 引流板的朝向应满足使导线的弯曲方向与安装后的跳线弯曲方

向一致。

1.4.1.8 跳线安装后,检查跳线弧垂及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设计

要求,并做好记录。 1.4.2 直线塔附件安装

1.4.2.1 附件(包括间隔棒)安装时间不应超过5天。如因其他原因,

不能及时安装附件时,应采取临时防振措施。 1.4.2.2 附件安装前,作业区域两端须挂设工作接地线。

1.4.2.3 附件安装在横担前后两侧的施工孔内装挂提线工具,无施工孔

需绑扎钢套时,须在绑扎处垫圆木或软物。

1.4.2.4 提升导、地线(光缆),应采用专用的提升工器具,工器具配

备应计算选择,提线钩内侧应衬胶或在导线吊点处套开口胶管。提升导、地线时,严禁横担承受双倍垂直荷重。

1.4.2.5 拆卸放线滑车应使用可靠绳索,缓缓回松滑车至地面。 1.4.2.6 安装后,应复查绝缘子数量、外表质量、碗口朝向、R销或W

销安装情况、金具螺栓穿向、销钉开口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4.2.7 附件安装后应将绝缘子清扫干净。 1.4.3 光缆附件安装

1.4.3.1 用夹具固定光缆引下线,控制其走向,弯曲半径符合产品说明

书要求。一般情况下,夹具安装在铁塔主材上,间距符合施工图要求,安装时应确保光缆顺直、圆滑,耐张线夹光缆引出端宜呈圆弧、松弛状态。

1.4.3.2 光缆接线盒安装在指定位置。接线盒内应无潮气且防水进入。

.

安装时各紧固螺栓应拧紧,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1.4.3.3 余缆缠绕在余缆架上,余缆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2、主要技术及管理措施 2.1 搭设跨越架的安全注意事项 1) 搭设或拆除跨越架应设安全监护人。

2) 跨越架的中心应在线路中心线上,宽度应超出新建线路两侧各1.5米,

且架顶两端应装设外伸羊角。

3) 跨越架与铁路、公路、通讯线、电力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如下:

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安全距离(m)

被跨 越物 项目 蒸汽及内燃机头 水平距离 至路中心3.0 电力牵引机头 至路边0.6 至路面5.5 铁 路 公 路 通讯线及 低压配电线 至路中心3.0 0.6 垂直距离 至轨顶6.5 至轨顶7.0 1.0 跨越架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m)

电力线路电压(kV) 跨越架与带电体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跨越架与避雷线的垂直距离 10及以下 1.5 35 1.5 66—110 2.0 220 2.5 0.5 0.5 1.0 1.5 4) 跨越架的立杆应垂直,埋深不应小于0.5m,杆坑底部应夯实。遇松土

或无法挖坑时应绑扫地杆,越线架的横杆应与立杆成直角搭设。 5) 木质越线架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cm,横杆有效部分小

头直径不得小于6cm。

.

6) 跨越架上应悬挂醒目标志,重要跨越架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狂

风暴雨过后,应对越线架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2 弧度观测

①观测档的选择

a紧线段在5档以下时,靠中间选择一大档距。 b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c紧线档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d观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悬挂点高差较小的档距。

②观测弛度必须用温度表实测作业时的气温。作业时的气温,应取不直接被太阳照射处距地面2m以上的实际温度。温度表应挂在现场背阴通风处,以能代表导线的真实温度。

③紧线前应作好观测弧垂的准备工作,选择好观测档,计算出观测档之弧垂,核对观测档的档距及悬挂点高差等数据。新导线架设,应按设计规定考虑补偿初伸长的影响。

④架线弛度在挂线后应立即在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35~110kV为+5%、-2.5%,220kV及以上为±2.5%。

⑤各相间弛度的相对偏差最大值35~110kV线路为200mm,220kV为300mm。相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应力求一致,在满足以上弧垂允许偏差标准时,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安装间隔棒的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弧垂允许偏差应为+100~0㎜。

⑥.弧垂观测方法可采用等长法或异长法 2.3 其他事项: 2.3.1 2.3.2 2.3.3 2.3.4

滑车的轮槽尺寸应与导、地线直径相适应,轮槽底部的轮径不宜放线滑车的材料应与所展放的导、地线的材料相适应,以保证导、放线滑车直线悬挂在悬垂绝缘子串内侧,高低应适用于附件安装尽量缩短放线、紧线、附件安装各工序的操作时间,避免导线在小于导、地线直径的15倍。 地线通过时不被磨损。 的要求。

.

滑车内停留时间过长,因风摆动、窜动、鞭击等磨损导线。 2.3.5 2.3.6

紧线作业应在白天进行,五级以上大风、雾、雨、雪天影响弛度紧线作业一般应以整个耐张段做为作业单位,紧线时应严密注意观测应停止紧线。

耐张杆塔的变化,尤其是孤立档,若有变化应及时调整,以防挂线后弛度变化。 2.3.7

加强交叉跨越处的看护,防止导、地线突然从越线架中脱出而造成危险。 3 成品图示

图2.1.1 光缆附件安装图

.

第三节 接地工程

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 1.1 开挖接地槽

1.1.1 接地装置应按设计图敷设,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做局部修改;在丘陵、山地等倾斜地形,接地体应避免顺山坡方向布置,宜沿等高线布置;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但无论修改与否均应在施工质量验收记录中绘制接地装置敷设简图。原设计图形为环形者仍应呈环形。 1.1.2 接地槽开挖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地形、地貌进行接地槽的放样,划出接地槽开挖线。如遇障碍物(如大块岩石等)可绕道避让,但不得改变接地装置型式及减少接地槽长度。

1.1.3 接地槽开挖以人力开挖为主,根据放样开挖线及地貌条件、设计图纸要求的深度、宽度挖掘接地槽。

1.1.4 开挖接地槽时,遇有地下管道、电缆等应进行避让。 1.1.5 接地槽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应清除。 1.1.6 接地槽底部应平整,深度不得有负误差。

1.1.7 使用钢尺测量接地槽深度、长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2 敷设接地体

1.2.1 接地体的规格、埋深、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接地体敷设应平直。

1.2.2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地形地貌,在现场或材料站截割接地体。 1.2.3 在现场将接地体调直,不应有明显的弯曲,并不得有断折、破裂。 1.2.4 将接地体沿接地槽布置于槽底。如接地体有弹性不易贴紧接地槽底时,应在回填土时将接地体压紧在槽底后再填土夯实。

1.2.5 接地引下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或运行要求,与杆塔连接应贴合紧密。

1.3 接头连接

1.3.1 主要采用焊接连接,可使用电焊。

.

1.3.2 接地体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处的铁锈、污物。

1.3.3 接地体接头连接采用搭接方法焊接,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双面施焊;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四面施焊。

1.3.4 接地体接头连接必须可靠。焊接应牢固无虚焊;焊接后的焊缝应无气孔、砂眼、咬边、裂纹等缺陷。

1.3.5 对焊接接头及接地引下线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腐措施。 1.4 降阻剂施工

1.4.1 将降阻剂按说明书要求的降阻剂与水的比例加水并充分搅拌均匀成浆体状。

1.4.2 将接地体支撑或提起距接地槽底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1.4.3 按设计图纸每米降阻剂用量沿接地体浇筑拌好的降阻剂,将接地体包裹均匀、覆盖严实。

1.4.4 在敷设过程中,不得将泥沙等杂物接触接地体或混入降阻剂中。 1.4.5 待降阻剂初凝后,再回填细土。 1.4.6 具体以设计图纸为准。 1.5 回填土

1.5.1 接地槽回填土之前,必须检查接地槽的长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1.5.2 接地槽的回填宜选取未渗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泥土并应夯实,回填后应筑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

1.5.3 对于使用降阻剂的接地装置,应待降阻剂初凝表面凝固后,先回填细土,再回填其他土壤并夯实。

1.5.4 对易被雨水冲刷的接地槽表面应采取水泥砂浆护面或砌石灌浆等保护措施。 1.6 测量接地电阻

1.6.1 测量接地电阻可采用接地摇表。接地摇表应经鉴定合格。 1.6.2 接地体敷设后不应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1.6.3 测量接地电阻应选择在晴天或气候干燥时,不得在雨天或雨后测量。

1.6.4 测量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时,应将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连接螺

.

栓拆开,使接地体与杆塔分开不相碰触。

1.6.5 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应根据土壤干燥及潮湿情况乘以土壤季节系数,其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值。若接地电阻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报设计单位并按其要求处理。

2、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2.1 根据设计接地装置型号及要求准备接地材料,并检查各杆塔位接地材料的型号、规格、长度、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

2.2 有地线的杆塔,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架空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2-1所列数值;

表2-1 有地线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m) 100及以下 工频接地电阻(Ω) 10 100以上~500 15 500以上-1000 20 1000以上~2000 25 2000以上 30 ①①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时,可采用6-8根且不超过500m的放射线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3 成品图示

.

图3.1.1接地焊接见图

图3.1.2 接地引下线示例

.

图3.1.3 保护帽施工工艺

.

第二章 高压电缆工程 第一节 直埋敷设

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

1.1 吊装电缆盘和布置电缆敷设机具

1.1.1 电缆路径复杂或者转弯位置较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拉力计算,并选择合适的电缆盘放置位置,以及输送机数量和地滑轮摆设位置,输送机装设同步装置。

1.1.2 电缆沿线按照敷设方向放置转弯滑轮和直线滑轮,转弯处要符合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并根据电缆本体重量,适当调节滑轮间距,一般为2~2.5m,所有直线滑轮必须形成直线。

1.1.3 根据电缆长度和截面,选用合适的钢丝绳,长度比电缆长约30~50m,将钢丝绳终端串连着的旋转器与电缆牵引头牢固连接,在连接时需检查拉环是否与电缆导体连在一起。钢丝绳表面磨损或断丝数量达到标准规定时,禁止使用。

1.1.4 布置电缆盘时,按照盘上指示的卷绕箭头,采用从盘顶向下引出的方向为敷设方向,严禁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多盘电缆吊卸时,保证所敷设的电缆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以免影响盘转动。 1.2 敷设电缆

1.2.1 在电缆盘、转弯处、电缆牵引头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位置派专人蹲点监视,并在敷设过程中时刻检查电缆外护层有否损伤。 1.2.2 电缆敷设中,应确保滑轮转动正常,不应出现停止转动导致擦伤电缆外护层。电缆经过的途中,凡与地下管线贴近或相遇的地方,必须用橡胶片隔开或迁移障碍物,全线各监视点当发现任何导致电缆外护层损坏的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牵引。

1.2.3 直埋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线路路径上发现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险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1.2.4 直埋电缆敷设时的电缆埋置深度: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

.

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1.2.5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昀最小净距,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最小净距 项 目 平行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油管道(管沟)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其他管道(管沟) 非直流 电气化铁路路轨 直流 与建筑物基础(边线) 与公路边 与排水沟 与树木的主干 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 与l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 10.0 0.60 1.00 1.00 0.7 1.00 1.00 1.00 0.25 0. 50 2.0 1.00 1.00 0.50 3.00 交叉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

1.2.6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2-2的规定。

电 缆 型 式 无铅包、钢铠护套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裸铅包护套 钢铠护套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交联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 1.2.7 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电缆最大牵引强度 N/mm

牵引方式 受力部位 允许牵引强度 牵引头 铜芯 70 铝芯 10 铅套 1 0 钢丝绳套 铝套 20 塑料护套 7 2

多 芯 15D 20D 10D 10D 15D 单 芯 20D 1.2.8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 m/min,大截面电缆或在较复杂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

1.2.9 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铅护套电缆不应大于3kN/m,铝护套电缆不应大于5kN/m。

1.2.10 沿电气化铁路或有电气化铁路通过的桥梁上明敷电缆的金属护层或电缆金属管道,应沿其全长与金属支架或桥梁的金属构件绝缘。 1.2.11 电缆敷设进入电缆沟、建筑物以及接头井时,出人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1.2.12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电缆外护层绝缘电阻测试和耐压试验,耐压标准符合相关规程规范。 1.3 回填土

.

1.3.1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 1.3.2 直埋电缆回填上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1.3.3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1.4 设置标志牌和标志桩

1.4.1 在电缆终端头和电缆中间接头处的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序号。标志牌规格要统一,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4.2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桩。

1.4.3 电缆备用长度以超过一个终端头长度为宜,相同接线位置的电缆其备用长度应一致。 2. 主要技术及管理措施

2.1 电缆本体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金

属护套无压扁、电缆护层无绞拧、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牵引头抗拉强度和密封性能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2.2 电缆沟内安放的槽盒应排放整齐,填充的软土或砂层完好,电缆盖

板无破损、断裂、遗失,金属盖板无锈蚀、遗失。

2.3 验收现场电缆线路情况,电缆沟深度、宽度、转弯半径均应符合设

计要求。

2.4 对电缆线路的分段长度进行现场复测,应符合电缆实际到货敷设之

长度。 3 成品图示

.

图1.1.1 直埋电缆敷设隐蔽检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